端午假期又有人請假了,請假工資到底怎么扣呢?
每月的工作日是22天或23天,6月份只有21天。那每個月計發工資的工作日是按實際工作的天數來計算的嗎?當然不是!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一年法定節假日為11天。又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規定,月計薪日為法定節假日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因此104個休息日之外的天數都算作年計薪日。所以工資按每個月21.75個工作日計算。
根據《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的規定,請事假應按月平均計薪天數21.75天來折算扣除工資。
員工的日工資為:月工資÷21.75
員工應被扣除的工資為:日工資×請假天數
員工當月應當領取的工資為:月工資—被扣除工資
假設員工每月10000元工資,請假2天,那么應該扣多少錢呢?
員工的日工資為10000/21.75=459.77
應該扣的工資就是:459.77*2=919.54

1、工資計提(應發工資數)時:
借:管理費用—工資 (管理人員)
銷售費用—工資 (銷售人員)
制造費用—工資 (生產管理人員)
生產成本—工資 (生產工人)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根據人員實際情況使用分錄
2、計提企業繳納的五險一金時:
借:制造費用-社保公積金 (生產管理人員)
管理費用-社保公積金 (管理人員)
銷售費用-社保公積金 (銷售人員)
………….
貸:應付職工薪酬——養老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醫療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失業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工傷保險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
貸方社會保險與住房公積金也可以合并列示。
上面1和2可以合并處理,這里分開是為了說明問題。
3.次月發放工資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付款(社保公積金個人承擔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4.繳納杜保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部分)
其他應付款(社保公積金個人承擔部分)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5.繳納個人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包含
(一)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二)職工福利費;
(三)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
(四)住房公積金;
(五)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六)非貨幣性福利。
(七)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
(八)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做賬分錄:
計提時:
借:制造費用- 職工福利費(生產管理人員)
管理費用-職工福利費 (管理人員)
銷售費用-職工福利費 (銷售人員)
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支付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超標部分要調整喲~

會計分錄:
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辭退福利
貸: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那個稅怎么計算呢?
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假設甲某從A公司離職,取得離職補償金300000元,當地上年社會年平均工資為96850元,甲某需繳納多少個稅呢?
甲某需繳納個稅=(300000-96850*3)*3%=28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