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錢,這個月有什么辦法少交點稅?”
“有的老板,增加成本就可以了。”
“怎么增加成本?”
“我們可以先暫估成本,以后再想辦法紅沖。”
“行,那你先暫估個500萬吧。”
“您剛才第一個問題是什么?”
“這個月有什么辦法少交點稅?”
“沒有。”
以上對話就是典型的“濫用”暫估。
一提到“暫估”,有些小伙伴就頭疼了:老板就讓我們用這個暫估“調整”報表
會計生活中,如果是貨先到,發票卻未到,我們就無法準確地處理存貨的價值,這就需要我們進行一個存貨入庫的預估,也叫暫估入庫。
暫估業務簡單的可理解為貨到票未到的業務。
暫估入庫會計分錄:
某公司購進原材料A一批(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稅率13%),原材料已驗收入庫,但尚未收到發票。合同約定材料價格共計1130元(含稅)。
當月入庫未收到發票,月底時為了正確核算企業的庫存成本,應進行暫估入賬。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 1000
貸:應付賬款—XX供應商 —暫估/無票 1000
注意: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價格暫估。待下月取得專票時,再沖銷這筆分錄,然后根據進項稅票做正常業務處理。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閱讀全文:https://www.mykuaiji.com/post/17861.html
誤區一
小規模季度銷售額不超過45萬免征增值稅,同時也免征企業所得稅。
糾正
小規模納稅人每個季度銷售額不到45萬元,免征增值稅,但是不免征企業所得稅。
誤區二
小規模季度銷售額不超過45萬免征增值稅,免征的增值稅不需要做賬處理。
糾正
小規模季度銷售額不超過45萬免征增值稅,免征的增值稅需要做賬處理。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免征增值稅的賬務處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貸:營業外收入/其他收益—補貼收入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閱讀全文:https://www.mykuaiji.com/post/17849.html
一.顧客通過消費后獲得的積分
這類積分是只有顧客消費后才能獲得,獲得后顧客根據后續的使用規則可以使用抵減消費額等。
(1)顧客消費獲得積分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合同負債/遞延收益——消費積分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說明:
①增值稅按照消費金額全額計稅,消費積分的價值“合同負債”按照預估價值計算。
②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使用“遞延收益”科目;適用新收入準則的,使用“合同負債”科目。以下遇到兩個科目同時出現時,均如此,不再重復提醒說明。
(2)顧客后期使用消費積分抵減消費額
借:合同負債/遞延收益——消費積分
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說明:增值稅處理按照銷售折扣處理,符合稅法規定的,可以按照折扣后的金額計算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