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圍繞“科技強審 科技賦能”驅動審計發展理念,持續推動審計信息平臺搭建,通過數字化建設推動審計技術發展,依托工作流程優化提升數字化審計應用能力。不斷探索數字化審計新方向,通過迭代開發和不斷升級,建成覆蓋審計工作全流程的完整信息化平臺,滿足審計作業、審計管理全流程的線上操作,支持審計數據抓取和大數據分析,同時建有近300個數字化審計模型,為數字化審計體系建設打下良好的技術基礎。
一、機制建設
(一)組織架構
公司將審計資源向上集約,審計業務上移,審計力量和審計獨立性持續加強。審計資源實現兩級集中,即總部和各區域審計中心,總部具有公司審計戰略性、全局性、決策性職能,全面履行公司審計監督管理職責,依托下設的區域審計中心,作為總部審計派出機構并實施一體化管理,對總部工作發揮了業務支撐作用,隨著區域審計中心力量的加強,形成“上審下”或“平級審計”的有效監督機制。
(二)全面覆蓋
公司實現二級機構全覆蓋,并以數字化為創新手段,運用“總體分析、發現疑點、疑點推送、中心核實、課題研究”的數字化審計方式,加強非現場大數據審計應用,通過全量數據挖掘,快速鎖定風險事項,促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同時按照監管要求覆蓋檢查領域。
(三)考核激勵
完善審計考核體系,通過績效管理,科學優化考核指標,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將審計信息建設、審計數據管理、審計模型構建、審計模型應用等數字化審計指標納入考核體系當中,并分別設賦予一定的考核權重,當前,數字化審計方面的考核指標權重正逐年增加,以考核推動數字化審計建設的局面已經形成。
(四)質量管理
一是審前疑點轉化率逐年提升,審計報告撰寫時間明顯縮短,審計項目“三會”制度得到進一步夯實。二是培育主審,審計人才梯隊建設進一步夯實,同時,審計發現創新率持續增加。三是細化各審計階段的標準化指引,完善制度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審計標準化水平。四是定期召開質控分析會,總結項目經驗,促進審計項目質量提升。
二、數字化審計應用
(一)審計模型開發
一是審計模型新建。審計建模人員根據審計思路、審計方法、審計經驗、審計案例等,以SAS系統為依托,新建審計模型,并做系統性測試,測試通過后,需經審計中心內部自評,后續進行互評及專家評審,所有評審通過方才認定模型構建有效。二是審計模型優化。系統內模型可以作為審計模型構建思路的重要來源,對于原有公共模型的優化、完善,對于提升模型運行效率效果有重要意義。
(二)審計模型分類
一是以國家法律法規、行業監管政策建立審計模型。通過對國家法律法規、行業監管政策的解讀,了解國家防御的風險點,并做為重點進行審計模型建設。二是以實際業務處理的邏輯關系建立審計模型。各行業的業務處理都具有連續性和一定的邏輯關系,通過對業務處理邏輯的審計模型建設,查看內部是否存在控制漏洞,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及早發現及時規避。三是以數據勾稽關系建立審計模型。數據勾稽關系是審計模型構建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通過數據勾稽關系,可以看出一些異常情況。四是以外部關聯數據建立審計模型。通過外部關聯數據建立審計模型,將外部數據與內部數據的核對,查找異常情況。五是以運用綜合方法建立審計模型。有的問題需要利用多種方法結合構建模型,以增強識別風險的能力,綜合方法的運用也是未來審計模型構建的方向。
(三)審計模型應用
一是聚焦經營管理過程中重要風險領域開展審計模型課題研究,推動研究型審計工作。二是制定《審計模型工作手冊》,用于指導審計人員建模。三是建立審計模型共享庫,共享建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