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說,在網上看到低于某個標準的增值稅稅負率就會容易被稅務局稽查,不同行業還有不同標準,要按標準來!今天一起來研究研究這個稅負率的問題。
一、什么是增值稅稅負率?
二、增值稅稅負率偏低會有哪些風險?
三、稅負率達到多少才合理?
網傳的“預警稅負率”指標安全嗎?
回復內容:行業平均稅負率是參照一定時期內同行業的平均值,是稅務機關對企業進行納稅申報稽核分析的參考指標,沒有統一標準,也并非計算稅額的指標。只要納稅人合法經營,依法納稅即可。
2、怎樣查詢各行業稅負預警值?
內容:您好,請問如何才能獲取各行業的當年最新稅負預警值?例如:交通運輸業2020年的增值稅負預警值是多少?
3、市內各行業的稅負率有什么途徑可以查詢到?
內容:想查詢市內建筑行業的稅負率
4、增值稅稅負率
內容:公司有內銷,轉廠出口,直接出口怎么計算增值稅稅負率
5、請問東莞市物流輔助服務行業規定稅負率是多少?
內容:請問東莞市物流輔助服務行業規定稅負率是多少?
6、增值稅稅負
內容:你好增值稅稅負率是按實繳稅金還是應繳稅金算的?我們八月份增值稅欠稅,但附加稅正常交了九月份以留抵抵減了這筆增值稅,那稅負率是按實繳為0算,還是按應繳的增值稅算?
四、納稅評估疑點監控指標參考
第一類 資金及往來異常指標
往來類指標概述:往來科目是企業問題較多的科目,主要稅收問題,
一是將收回的貨款隱藏在該科目,從而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如果我們是會計,假定企業收回了一筆貨款,老板交代既要在賬上反映又不能納稅,賬上還要處理好,那我們該怎么記賬才能達到目的呢?這時財務人員一般最先想到的是先在往來科目掛起來,以后再處理,這也是該科目隱瞞收入的基本原因。
二是對虛開不動用資金的監控,虛開企業實際只支付購票費用,一般不動用購貨款,因此購銷貨款在往來中長期掛賬和對沖,這也為發現虛開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
一、當期新增應收賬款大于銷售收入的80%
財務分析:應收賬款是核算企業銷售后未收回的貨款,出現當期應收賬款大于銷售收入80%,說明本期銷售的大部分貨款沒收回,這種只銷售貨物基本不收回貨款的交易在現實中是不符合經營常規的,因為一個沒有經營性現金流的企業其資金是無法維持正常經營的,企業也沒有那么多的資金墊付,
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其交易的真實性。如果其交易存在虛假或部分虛假,則虛開的風險是巨大的。如河北某企業從湖北襄樊進棉花。
運到山東聊城加工,再將加工的成品布匹銷到廣州;還有東部某企業從新疆進棉花,到山東加工,到福建印染,銷到深圳,這些有物流無資金流或有承兌和少量現金,大部分是應收賬款的業務。是要擔當風險的。
二、應收賬款為負數
財務分析:應收賬款為負數就是實際收回的貨款多于應收的貨款,即多收回了貨款,正常情況下是不應出現的。
這種情況一是企業為了隱瞞收入故意將收回的貨款記在應收貨款的反方造成的,這也是納稅人在帳內隱瞞銷售的主要方法;二是企業亂用錯用科目,隱瞞其他真實業務事項造成,包括不設往來對應科目,應收應付均在一個科目核算等。
三、當期新增應付賬款大于銷售收入80%
財務分析:應付賬款是核算企業購進貨物應付未付的貨款。當期新增應付賬款大于銷售收入80%,說明企業當期購進的貨物絕大部分沒有付款,購貨大部分不付款是不符合經營常規的。
如:我市某商貿企業從山東某商貿企業進化工原料,全年銷售收入1200萬元,累計欠山東企業900多萬元,但仍從該企業進貨,出現明顯的不正常,經查該企業馬上就停止了經營。
四、應付賬款為負數
財務分析:企業對應付賬款負數的消除一般采取賬戶對沖的方式循環抵減,一是用應付賬款的正數抵消負數,即只設立一個科目借貸雙方相抵的情況。二是用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沖賬,即用應付賬款負數去抵沖本企業應收的款項,記賬時一般采取債權人出具抵賬證明的方式沖賬,如:“請將貴單位欠我公司的余款xx元抵給XX公司,XX公司欠我單位xx元”。
五、預收賬款大于零且存貨大于預收賬款又無留抵
企業既有預收賬款又有大于預收賬款的存貨且沒有留抵則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1、企業毛利較高,已吃完留抵,再銷售就得全額納稅,因此,就將收到的貨款趴在預收賬款科目內,等有進項后再適量轉入銷售或長期隱瞞不記銷售,因此高毛利企業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2、企業長期調節納稅,造成企業已無留抵,銷售后就得全額納稅。企業平時為了調節納稅,每期將收回的貨款記在預收賬款中一部分,時間一長就會累積形成既有大額預收賬款又有存貨且沒有留抵的情況,因此銷售平穩,毛利穩定的老企業也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六、預收賬款減少但未記收入
計算公式:預收賬款減少未記收入=(預收賬款月初余額-預收賬款月末余額)/(1+適用稅率)-申報銷售額
賬務分析:預收賬款減少但未記收入應重點,一是會計在記巧不精時不能陏意將預收賬款科目與應付款類往來科目對沖,在賬務報表上隱瞞企業實際經營情況,造成少記收入遲記收入遲納稅和偷稅。是有風險的。二是以未達成交易為由虛假歸還預收賬款,利用自制憑證直接記預收賬款減少和貨幣資金或票據的減少。
七.預收賬款占銷售收入20%以上
1、計算公式:評估期預收賬款余額/評估期全部銷售收入。
2、賬務分析:預收賬款比例偏大,可能存在未及時確認銷售收入行為。
3、預警:20%檢查重點:檢查重點納稅人合同是否真實、款項是否真實入賬。深入了解企業的行業規律判斷其是否存在未及時確認銷售收入的情況。
八、預付賬款為負數
指標指向:設立該指標目的主要是為了監控企業利用預付賬款科目隱瞞銷售收入的情況。
賬務分析:預付賬款負數反映的是沒有預付的貨款而有多收回的貨款,這種情況可能存在企業將收回的貨款隱瞞在該科目逃避納稅的行為。企業沖賬的方式參見應收賬款負數、應付賬款負數的釋義。
賬務分析:企業為了避開稅收監管故意鉆這樣的空子,將有貨物交易的本應計入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款項專門混入其他應收、其他應付科目,這樣就要求我們將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比照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要求進行異常監控,當然,有時也可能存在企業將股權交易、資金拆借、分紅分息、返利等形成的應稅收入隱藏在該往來科目的情況。
九、當期新增其他應收款大于銷售收入80%
指標指向:設立該指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監控企業故意錯用核算科目,將應在應收賬款中核算的款項在其他應收款中核算,有意逃避稅收監管或隱瞞銷售收入的情況。
十、其他應收款為負數
參照“應收賬款為負數”的說明。
十一、當期新增其他應付款大于銷售收入80%
參照“當期新增應付賬款大于銷售收入80%”的說明
十二、其他應付款為負數
參照“應付賬款為負數”的說明
第二類 貨物異常指標
貨物異常類指標概述:企業存貨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物質基礎,相對于費用、往來等科目而言其具有雙重核算和賬實必須相符等不可隱瞞的特性,企業賬上可以亂記,但賬面記載的貨物必須與實際存貨相符。
這是企業無法隱瞞的,同時企業對實物的管理必須設置保管崗位并要設立庫存明細帳進行單獨核算,這樣才能保證實物領用存的賬簿和實際相符,因此,對貨物的監控是發現企業稅收問題很關鍵的一環。
存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是已銷售貨物不記收入,長期趴在庫存科目中,導致賬實不符隱瞞收入!
2、是多轉成本導致庫存負數或庫存減少不記銷售收入。
3、是低于進價銷售等導致存貨與留抵稅金不匹配等情況。該部分共監控6項主要指標。
十三、存貨大于銷售收入的
賬務分析:在企業存貨周轉率考核中,低于3(圈)的為不達標,即存貨為銷售成本的33%以上為不達標,反映為存貨太大,資金周轉太慢。
存貨周轉率=當期累計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平均存貨=當期累計銷售成本/存貨周轉率
假定當期累計銷售成本為100,若周轉率最低為3,則最大平均存貨應=100/3=33.33。
假定企業銷售毛利為10%,則存貨最高(剔除個別特殊企業)應占銷售收入的30%,超過30%則為異常狀況。
十四、期末存貨大于實收資本差異幅度異常
1、計算公式:納稅人期末存貨額大于實收資本的比例。
2、賬務分析:納稅人期末存貨額大于實收資本,生產經營不正常,可能存在庫存商品不真實,銷售貨物后未結轉收入等問題。
評估時會檢查納稅人的“應付賬款”、“其它應付款”“預收賬款”以及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貸方余額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對變化的原因進行詢問并要求納稅人提供相應的舉證資料,說明其資金的合法來源;實地檢查存貨是否與賬面相符。
十五、納稅人期末存貨與當期累計收入差異幅度異常
1、計算公式:指標值=(期末存貨-當期累計收入)/當期累計收入!
2、賬務分析:正常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期末存貨額與當期累計收入對比異常,可能存在庫存商品不真實,銷售貨物后未結轉收成本未計收入等問題。
3、預警值:50%為檢查疑點:檢查“庫存商品”科入目,并結合“預收賬款”、“應收賬款”、“其他應付款”等科目進行分析,如果“庫存商品”科目余額大于“預收賬款”、“應收賬款”貸方余額、“應付賬款”借方且長期掛賬,可能存在少計收入問題。實地檢查納稅人的存貨是否真實,與原始憑證、賬載數據是否一致。
十六、納稅人存貨周轉率與銷售收入變動率彈性系數異常
1、計算公式:指標值=存貨周轉變動率/÷銷售收入變動率;存貨周轉變動率=本期存貨周轉率÷上期存貨周轉率-1;銷售收入變動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1;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存貨平均余額=(存貨期初數+存貨期末數)÷2。
2、賬務分析:正常情況下兩者應基本同步增長,彈性系數應接近1。
(1)當彈性系數大于1,且兩者相差較大,兩者都為正時,可能存在企業少報或瞞報收入問題;二者都為負時,無問題。
(2)彈性系數小于1,二者都為正時,無問題;二者都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
(3)當彈性系數為負數,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后者為正前者為負時,無問題。
十七、存貨為負數
賬務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人為抬高結轉成本價格,其主要其途徑一般是通過抬高當期估價入庫商品價格,來抬高加權移動平均單價從而達到多轉成本的目的。
2、人為多轉數量,即記賬憑證所記載的結轉數量和原始憑證所載數量不一致,造成硬性多轉成本。
3、銷售產品與實際結轉產品的品種不一致多轉成本。如:銷售了5個水杯,結轉了5個輪胎等,其方法也是采取記賬憑證所記載的結轉品種和原始憑證所載品種不一致的方式硬轉。
4、有的企業將庫存轉入損失、轉入非生產經營用成本或支出、虛假退貨、等也可以造成庫存負數。
十八、存貨與留抵稅金不匹配:留抵稅金>存貨×適用稅率
賬務分析:企業留抵稅金是反映存貨中所含的稅金,其最大數額不應大于存貨金額×適用稅率。造成留抵稅金大于存貨×適用稅率的原因:
1、企業銷售價格低于進貨成本,形成成本大于收入。
2、有非成本因素的稅金抵扣過大,如固定資產、運費、成品油、其他雜費等
3、進項票不能及時取得,即估價入庫的貨物已銷售,但進項發票滯后取得,造成下期存貨與留抵稅金不匹配。以上無論哪種情況,稅收上都存在明顯疑點!
第三類 收入異常指標
收入異常類指標概述:收入是計稅的基礎,因此收入的確定至關重要。企業進銷都在帳外經營的一般很難查出。
企業為了抵扣進項稅一般將進項票入賬形成存貨,只要存貨進了帳,那么,這些貨物出去就應該形成收入,這樣我們對收入就有據可查了。
收入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存貨減少但未形成收入。
2、收入在短期內暴增,需要對存在的異常狀況進行檢查,以確認是否有短命企業特征和虛開現象。
3、相關報表反映的收入不一致需要核實其正確性。該部分共監控10項指標。
十九、理論少記銷售收入
賬務分析:按照“期初庫存+本期購進-期末庫存=本期銷售成本”的原理,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理論上的銷售收入應該大于“期初庫存+本期購進-期末庫存”的金額(因為收入中含有進銷差價或稱毛利),如企業結轉的銷售成本(或申報的銷售收入)小于此金額,則企業可能存在少記銷售收入的可能。
計算公式:
理論少記銷售收入=期初庫存+(本期進項稅額-本期農產品抵扣稅額-本期運費抵扣稅額-本期固定資產抵扣稅額-本期電力支出抵扣稅額)/0.13+本期農產品抵扣稅額/0.09-本期農產品進項稅額-期末庫存>本期成本。
二十、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異常
1、計算公式:指標值=(收入成本率-全市行業收入成本率)/全市行業收入成本率;收入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如果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超出預警值范圍,可能存在銷售未計收入,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預警值:工業企業-20%——20%,商業企業-10%——10%
2、賬務分析: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明顯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應判斷為異常,需查明納稅人有無多轉成本或虛增成本。
檢查重點:檢查企業原材料的價格是否上漲,企業是否有新增設備、或設備出現重大變故以致影響產量等。檢查企業原材料結轉方法是否發生改變,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將在建工程成本擠入生產成本等問題。
二十一.納稅人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異常
1、計算公式:指標值=(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全市平均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全市平均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100;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本期期間費用/本期主營業務收入。
2、賬務分析: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應判斷為異常,需要查明納稅人有無多提、多攤相關費用,有無將資本性支出一次性在當期列支。
二十二、新辦商貿一般納稅人短期內銷售異常:
(3個月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或6個月超過6000萬元)
賬務分析:按正常規律,新認定一般納稅人經營初期由于資金、市場營銷經驗、客戶忠誠度等原因短期內銷售收入一般不會很大。
對在短期內銷售暴增的新開業戶應注意其經營業務的真實性,防止虛開和突然注銷以及走逃。
二十三、商業零售企業無票收入低于總收入30%
賬務分析:商業零售企業特別是經營終端消費品的煙酒、食品、手機、家電、服裝、汽車修理等企業一般應該有無票收入。
因為這些企業100%地開票納稅是很難做到的,根據過去已發案件統計和省局納稅服務處對個體零售納稅人調查及國有商業零售企業無票收入占總銷售收入比例等佐證,絕大部分商業企業無票收入高于銷售收入的30%,其無票收入一般在總收入的30%--70%之間。
二十四、流轉稅申報收入與所得稅申報收入及損益表收入不一致
賬務分析:
流轉稅申報收入與所得稅申報收入及損益表收入不一致一般是由以下情況造成:
1:企業是兼營單位,有增值稅項目又有營業稅項目,導致申報收入不一致,如增值稅申報中沒申報交通運輸、建筑安裝收入等。
2:稅務機關評估、稽查中查出的少計收入部分只補充申報了流轉稅,沒有補充申報所得稅。
3:人為故意或計算錯誤造成。有的企業將銷售材料收入、下腳料收入、廢品收入等故意不申報增值稅,只申報所得稅等,造成三者不一致和少繳稅款。
二十五、納稅人銷售額變動率與應納稅額變動率彈性系數異常
1、計算公式:指標值=銷售額變動率/應納稅額變動率;銷售額變動率=(本期銷售額-上期銷售額)/上期銷售額;應納稅額變動率=(本期應納稅額-上期應納稅額)/上期應納稅額。
賬務分析:判斷企業是否存在實現銷售收入而不計提銷項稅額或擴大抵扣范圍而多抵進項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兩者應基本同步增長,彈性系數應接近1。若彈性系數>1且二者都為正數行業內納稅人可能存在本企業將自產產品或外購貨物用于集體福利、在建工程等,不計收入或未做進項稅額轉出等問題;
當彈性系數<1且二者都為負數可能存在上述問題;彈性系數小于1,二者都為正時,無問題;二者都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當彈性系數為負數,前者為正后者為負時,可能存在上述問題;后者為正前者為負時,無問題。
二十六、有長期投資或短期投資但無投資收益
賬務分析:企業有長期投資或短期投資一般應該有投資收益:
1、如果沒有投資收益則可能已將投資進行了重組、轉讓、出售、抵債等,即實際已沒有投資了,那么重組、轉讓、出售、抵債等形成的貨物銷售和逾價收益則可能少交了增值稅和所得稅。
2、企業可能隱瞞了全部投資的實際情況,形成帳外經營。
二十七、營業外收入超過銷售收入的1%或絕對額超過50萬元
賬務分析:營業外收入是核算與企業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收入。企業營業外收入數額較大時,就需要查清該部分收入到底是什么收入,是否有應該納稅的收入,防止有的企業故意將應稅收入記入營業外收入以逃避納稅。如有的企業將下腳料收入和銷售廢品收入,以及其他價外收入等記入營業外收入。
二十八、補貼收入超過銷售收入的1%或絕對額超過50萬元
賬務分析:補貼收入主要核算稅費返還和財政補貼款,以及上級部門補貼款、結余費用返還等,這部分收入中財政補貼是免稅的,但返還的稅費是要合并繳納所得稅的,如福利企業退還的增值稅及企業上級部門的各種費用性返還等是要應合并納稅的。
綜上所述,稅務機關通過分析納稅人報送的各種財務稅務資料進行指標預警是其風險管控手段之一,在對納稅人進行納稅評估時,增值稅稅負率雖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指標是動態調整的,政策是不斷變化的,企業經營模式也是多樣化的,參考而已。